第323章 皇太子之师,陆逐虎!-《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第(2/3)页

    按照惯例,皇太子出生后,要被送到远离父母的人家去抚养的,就像裕仁自己,生下70天后,就被送给母亲的远亲川村纯义伯爵培养,可这个皇子得来如此不易,怎么可能舍得孩子像自己小时候那样,过远离双亲的生活!他没有其他妃子,不用担心中国宫廷剧里面出现的宫斗引起的太子安全问题。所以昭和天皇在内宫设置了皇子御殿,把明仁留在身边。

    但由此而来的,肯定也有教育问题——以前的天皇从小被寄养在别处,实际上收养的人也要承担教育的义务,就像培养裕仁的川村纯义伯爵,是一个退休的海军中将大臣,同时是一个儒学家,就承担了给他启蒙,教识汉字的作用。明仁年龄还小,但学习汉字是肯定少不了的,自然就有汉语老师——可是为了皇子的安全,外界并不知道教皇子认字的人是哪个。

    用一个中国人教汉字,自然最合适不过。

    如今的日本国,已经如此发达,领先隔壁的中国不知道多少年,可就连未来的天皇陛下,都仍然还要学习古代中国创造的汉字,在其他国家看来,是不是有些可笑?

    尤其在德国总理面前,被知悉了一点,还是感觉老大没面子。

    可实情如此,裕仁天皇自己最开始的两位老师都是儒者,老师的老师还是东乡平八郎——就是对马海峡海战率日海军击败俄海军,又声称“一生俯首拜阳明”的那位;“继宫明仁”名字也是出自中国典籍《周易》中“大人以继明照于四方”。牛比了几年就能完全忘掉曾经的老师了吗?

    日本皇室仍然在学习汉语的尴尬对草翦来说还不是特别严重的问题,他觉得自己可能在另一方面惹了麻烦,那就是“暴露”了皇家的秘密。东宫的老师,肯定是不宜跟外界透露了,因为从他这里,别的国家可以得到不少关于皇家的内幕。

    明仁逐渐长大,这时候已经不住在双亲身边了——因为大臣们竭力认为皇太子到3周岁时要离开父母,昭和天皇又拿不出有力的反对理由,这是祖先留下来的规矩,只得同意了,所以今年年初,3岁的明仁已经离开双亲,移居东宫御所了——而这也恰恰是陆逐虎“离开”日本,回到中国的时候,时间对得上,草翦联想了一下,竟然觉得十分可信了。

    他不仅暴露了皇家的机密,还有可能“得罪”了储君的老师,今天做的事情也都是搅合得一塌糊涂,他不禁满头是汗,不知所措。

    而得悉这“内幕”的戴院长也意味深长地看了一眼陆逐虎。

    这小子,还真是不简单啊!

    草翦不敢再深问下去,草草地道了个歉,退到后面去了。众人走进剧场,准备看戏去了。

    日本代表团的团长走在陆逐虎的身边,笑道:“‘长庆二年’——出自白乐天名句,‘开元一株柳,长庆二年春’,唐宋诗醇上说‘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端的是好名字了。”

    陆逐虎笑笑,不说话。这刚刚才说自己是“东宫”之帝师,马上就有言语上讨好的人了。白居易和苏轼是在日本最受欢迎、拥有极高威望的中国两大文豪,他们能脱口而出白氏的诗句陆逐虎并不奇怪。

    可问题是,根本不是来自于此啊!陆逐虎倒是懒得向对方解释自己当初去日本时为什么鬼使神差给自己编了这么个怪名字——

    什么什么乐天诗句,其实不过是说,他跟一个叫“常庆”的人做了两年的朋友……

    ……

    入场之后,京野拍了拍陆逐虎的肩膀,两人心照不宣,没有再多话。

    陆逐虎是明仁天皇的汉语老师,自然是瞎扯淡——可是你们这帮自认为掌握了所有情报网络的军国特务,有本事去问问你们的太子殿下,我说的是真是假啊?

    早知道这帮小鬼子一直想使坏,好在老子早有准备。

    在日本留学生大闹兴登堡大厦,要求禁演“龙争虎斗”的那天晚上,陆逐虎在现场意外看到了一个“熟人”——说是熟人,其实也不恰当,其实是陆逐虎在70多年后的“熟人”!

    你看看这个时候二三十岁的青年人——到陆逐虎的年代都已经九十多岁,一百多了,那时候还健在的简直是太稀少了。

    陆逐虎认识京野一郎教授也是意外。当时他在学校做一个关于物质构造预测和电子状态理论的课题,提出的一些疑问让他的老师也解决不了,最后没办法,告诉他,学校有一位九十多岁的老教授,是这方面的学术泰斗,距离诺贝尔奖一步之遥的,你要是真的有心想探究这类问题,可以试着向他求助——

    但是这位老先生,脾气古怪,不爱搭理人,能不能从他那里学到一点,说不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