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国漫起源!铁扇公主!-《1936国足在柏林奥运》


    第(3/3)页

    叶公子同样是年轻人,对于他音乐极高的感染力陆逐虎是很认可的,放在电影的高潮出一定特别出彩,他与陆仲任先生若能合作,也许能继续拔高下电影的表现力。

    总之,那时的日本评论家们抓住所能切入的每一个角度,毫不吝惜地吹捧该片。专业人士尚且如此,普通日本民众怎能不看得如痴如醉!在这其中就有一个14岁的中学生,看过该片后大受触动,坚定了他原本就有的动画、漫画梦,放弃了医生的职业,成为了一位漫画家。

    这位就是被誉为日本最伟大的漫画家,代表作《铁臂阿童木》(日本第一部TV动画片)《三眼神童》《火之鸟》的手冢治虫。

    在一些国内惯有吹捧中国的说法中,似乎手冢本来对动画没兴趣,看完铁扇公主后第二天跑去画漫画了……日本动漫产业的起源都是从中国这里来的……

    这自然是给自己贴金了,但该片确实给手冢的影响很大。因为这时候的日本政府推行“国策映画”,限制海外电影的引进,动画同样也在其列,《白雪公主》与《匹诺曹》等迪斯尼长篇动画一直等到战后才在日本公映。而《铁扇公主》的成片质量高过此时呆板的日本动画也是没问题的。

    手冢治虫自己后来曾说:抱着轻视的眼光去看中国第一部长动画片的人们,看到这部电影如此有趣,如此豪华,惊得目瞪目呆……我也有机会弄到了一部电影拷贝……

    后来手冢治虫来华专门拜访过万籁鸣,并互留过画有孙悟空和阿童木的画稿,并在自己的遗作《我的孙悟空》的后记中明言该作品系参考《铁扇公主》而创作。

    陆逐虎很清楚国人那种阿Q心态的“我祖上也曾阔过”的想法,也知道计划经济时代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小蝌蚪找妈妈》那种“鸿篇巨制”是不计成本、不计时间、不计人工、不计效益才生产出来的(60年的《大闹天宫》制作费超过了100万人民币,而当时一个中国人一个月可能也挣不到5块钱),到《葫芦兄弟》后取消对动画厂的补贴,要求自负盈亏后中国动画就暴露了本来面目,迅速衰落——可能中国动画从来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繁荣过。

    但,在他萌芽初生的这个时代,一面世就能如此优异、美好,不能不让他心里无比感动与自豪。

    可问题在于,叶公子又不是看着《黑猫警长》《天书奇谭》长大的,他对国漫不但一点没感情,甚至不认为动画片有什么了不起的啊!中国动画诞生于20年代,发起者正是万氏兄弟四人,一开始只是当成新鲜玩意,第一部作品也只是做成了打字机的广告,去年(1935年)万氏兄弟又推出了中国第一部有声动画片《骆驼献舞》,叶公子是看过的,就是讲了伊索寓言里一个滑稽故事,完全就是滑稽戏,没什么内涵,也不一定能卖钱——他是完全不觉得他的音乐跟这种滑稽玩意搞在一起有什么前途。兴趣缺缺,为了表示尊重,敷衍了陆逐虎几句,就要告辞——

    陆逐虎急了,他是真的觉得叶公子这人虽然清高,但音乐是真的不错,你说现在国民政府不让拍怪力乱神你的“神魔音乐”用不上,等过个十几二十年你那些就更用不上了……何况虽然这是动画片,可无论是艺术性还是价值都比你们搞到欧洲的啥《盘丝洞》《大战金钱豹》那些高到不知道哪里去了!

    ★★★★ 如果觉得好看,请把本站网址推荐给您的朋友吧!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