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手工核雕(4)-《大时代的梦》


    第(2/3)页

    然后要用砂纸对成型作品进行细致的打磨,打磨完成后再用核桃油浸润擦拭,一件作品经历过这种种繁复的工艺流程才算圆满完成。所谓“慢工出细活”,桃核本就是“细活”,如此雕刻它,就更是细上加细。

    以“桃核赵”为代表的阎良核雕,近年来驰誉世界,国内外好评如潮。阎良核雕属于立体微雕艺术,其长不盈寸、造型生动,于细腻中见柔韧,方寸间显造化,真正显示了佛家所说的“须弥藏芥子,芥子纳须弥”。

    中国的哲学观一直是天人合一,何谓天人合一?就是陆象山所说的“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宇宙”,正因为心包宇宙,所以才能在这方寸之间尽显造化。阎良核雕除了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选材、工艺以外,最重要的特征恐怕就是民间性了。

    所谓的“民间性”就是说它的题材都是源于生活百态,人伦日用,将民间故事用核雕艺术表现的惟妙惟肖,所以受到人们的喜爱。虽然取材于生活,但却不流俗,而是在俗中见雅趣。

    这也正契合了中国哲学“极高明而道中庸”的特点,就是在世俗生活中蕴含着天地境界,这种境界不是高悬于外的,而是表现在日用常行之间的,这也就是王阳明所说的“不离日用常行内,直造先天未画前”。

    阎良核雕的代表作品主要有《一百零八罗汉佛珠》、《长安八景》、《八仙过海》、《龙舟》、《渔家乐》等。整个桃核长不盈寸,每个人物则只有芥子大小,但五官清晰、栩栩如生。

    “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所雕刻的龙舟,船舱有门、船后有锚,锚链环环相扣,若将其放在“矮人国”,就是一艘巨轮,可以承载许多人航行于大海。

    核雕艺术过去是少数贵族手里把玩的物件,但如今却是“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的时代。阎良核雕对于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构建和谐社会起着重要作用。

    它显示了中国传统工艺的悠久、博大、精湛等特点,无疑是中华艺术的瑰宝。传承这一优良传统对于中华民族的文化复兴和培养文化自信具有重要意义。此外,核雕艺术也受到外国友人的赞叹,这也是连接中外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桥梁。

    阎良核雕艺术的确精妙绝伦,令人叹为观止。但更重要的还是它背后的这一批批守护它、传承它的民间老艺人。他们几十年如一日,一生专注于一件事,将全部的心学荟萃于方寸之间,用青春和生命守卫着匠人的信仰,用激情与热血肩负起传承民族文化的责任感与使命感。

    老手购买核雕大多是处于极为单纯的喜好。当然,这个受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很大,以前核雕价格普遍不高,过百的核雕品相都说的过去,所以很多老手购买核雕时根本没有“值几个钱”这种意识,也从没想过“盘一阵蒙个外行卖个高价。”排除有朋友因信仰的关系,老手对核雕的感情就是发自内心最单纯的热爱。

    这段时间很多朋友都在问我同一个问题:“您能不能看看我这东西值多少钱?”这个问题其实无法回答。核雕本来就没有统一的标准,所谓“黄金有价,玉无价”,全凭个人喜欢。从商家的角度讲,一条核雕能卖到几万也很正常;从玩家的角度讲:我就是有钱,我愿意,你管着么?

    可虽说核雕没有具体价格标准,但接触多了大家心里都有数。我只是想说核雕不是古玩,它不能完全被世界认可。无法与黄金、钻石等同日而语,说白了就是打仗了,您一个金镏子能换一顿饱饭,您拿对核桃非让人砸了吃仁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