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4、其类王莽,大忠似奸-《长生可否张执象》
            
            
            
                
    第(2/3)页
    张执象知道这事听起来可能很无语,但它的确是很能造“声势”的一种方法,圣雄甘地表示这办法屡试不爽。
    诚然,它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但似乎也没有什么危险,那些手中拿着纸钞,身家被骗的百姓们可能造反是不敢的,但静坐这种事情,他们绝对乐意。
    届时王家再在西长安街上摆几个粥铺应援,那就齐活了。
    热闹起来就好……
    ……
    回到桂园,王绛阙将张执象的打算给父亲说了遍,王源之思忖了良久,说道:“我忽然觉得张执象与一个人很相似。”
    “谁?”
    “王莽。”
    这般凝聚“民意”成为圣人的手段,的确很王莽就是了,但区别在于,张执象不信这个,王莽是真信了。
    不论信与不信,他们都有一个特质。
    那就是他们能够调动民意,让民众们跟随在他们身后,这可不是普通人能够办到的事情。
    “阳明先生说知行合一。”
    “张执象过去知道很多东西,但并未入世,随着这一路上的事情越来越多,他在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的时候,不知不觉的将所学的东西用出来,意外的都很切中要害。”
    “他所知的东西与我们不同。”
    “所以很多东西他可能只是借鉴着拿来用,但我们却有种羚羊挂角无迹可寻的感觉。”
    “其实相比于他给出的解决问题的办法,我们更应该关注于他能灵活解决问题这件事本身,也是绛儿你要跟他学习的地方。”
    王绛阙点点头,表示明白。
    她并不怀疑张执象可以偷天换日将登闻鼓偷走了,但是他们所面临的追杀,可能远超张执象的想象,张执象没考虑到这一点,他们却不能不考虑。
    “爹,我们路上该怎么应对追杀?”
    王家招募的江湖高手并不多,对于势力的组建,王源之更倾向于大量收购土地,在这个普遍收六成,甚至七成租子的时代,只向佃户收三成租子。
    在忠心的“良家子”的基础上,再来“征兵”。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