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六章 话理想-《锦官城外情深深》


    第(2/3)页

    深得我心啊,王景行感觉就像一个天赋极高的的废材被打通了任督二脉一样舒服熨帖。他不由得微微低下了头将纸上所写看的清楚。两人都低头看稿纸,头挨得那样近……

    第二类:教育。

    “人们在物质上吃饱了穿暖了,就要考虑精神层面的啦”说到这,夏竹猗转过头看着这个青年撒起娇来“大人,您自己都是状元出身,不能这样看不起科考的”。

    忽的一张秀气白皙的脸近在咫尺,带着若有似无的玫瑰香气,让王景行有些尴尬,微微后移,淡淡道:“没有看不起,这是选拔人才出人头地的重要途径,我只是希望学子们量力而行。”

    王景行可真好看。夏竹猗笑道:“量力而行是一方面,而教育的公平性是另一方面。”

    “公平?……”在王景行的认知里,科考制度是最公平的选拔,除了个别徇私枉法的人走后门……等等?。

    “你是在暗示,我的状元是采取了不公平手段得到的?”

    您可真敏感……

    夏竹猗:“您别急!我是说的教育不是说的科考。虽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平心而论,有个好的先生教,科考之路也许走得要容易的多呢。”

    王景行:“有道理!名师出高徒。只是这么论教育的公平,可就是天方夜谭了。好的先生凭什么去教穷的学生,像张夫子那样淡泊的人不多了。”

    夏竹猗又偏着头望着他“所以啊,该您发力了!”

    “威逼利诱?”

    “通过郡守来主导,清江书院前头,高标准培育一批夫子,投放于蜀中各学堂。至于培育的方式,可以从人才库里选拔重点培养,也可提供进修场所供各地的夫子前来进修,合格者颁发证书。虽说不能完全公平,但至少我们尽最大努力力求公平。”

    “实在是妙啊……你是怎么想到的?”王景行露出惊喜,“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夏竹猗:“只是学堂这样多,就怕不好实施……”

    王景行:“我来想办法!由郡守府来主导,再将具体实施方案落实到各个县守上。”

    夏竹猗:“我觉得您还有一个地方可以发力……不知当讲不当讲。”

    咦,又有什么精华的点子:”快讲。”

    “老师您这一生的才华,不给蜀中的好儿郎们传授一二,可真是可惜了,要不您再重新编一本《状元攻略》,我不在世上兜售,只去学堂兜售怎么样?”

    “……”,王景行揉揉眉心,好想把她丢出去。

    明明坐在那里小小的一团,低着头只看得见白皙的脖颈和两个秀气的眉毛。

    只是这么秀气的人儿,哪来一天这么多花花肠肠。

    第三类:繁荣经济。

    “我看大人您初到蜀中就召集各行业商家谈话,还要挖矿,一定是非常重视经济呢,经济搞活了,有力可图了,人们才更有动力去突破去创新…”

    王景行温和笑道:“这次没完全说到点子上,第三类,是回报朝廷!效忠皇上!作为蜀中郡守,就要安定一方百姓,充实朝廷粮库、国库。这个就只能由我自己完成了”说着,王景行从夏竹猗手中拿过小软笔准备接着她的字继续填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