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2章 周新生的担心-《知否知否,红楼可签到》


    第(2/3)页

    林如海抬头,端起面前的茶汤喝了一口,茶汤已经凉了,不过他也没有计较,喝了一口。

    随后,林如海安慰到:“不是你的原因。我在扬州这么些年,内要安抚朝廷的诸多官员,外要应付那些盐商,没你打理,我根本就理不过来!”

    周先生还是有些内疚:“可如此一来,到时候官家那边可如何是好?”

    林如海摆摆手:“没事。我为官家打理盐政多年,这么些年,连老家都没回。刚来的时候,盐政是什么样子,现在是什么样子,官家是知道的。就算是碍于那一位,暂时也只是冷处理!”

    周新生:“可终究还是漏了把柄在外。”

    林如海起身,伸展了一下身体,说道:“不管怎么说,我还是要上一道折子,将事情的原委说清楚,官家是仁义之君,想来不会追究。到底,这盐政才是根本!”

    本朝的税收根本不够用,每年的银子上交给国库,很快就会被六部给申请拿走。

    留在国库的银子,根本就不多。

    日渐增多的兵员、官员,也就意味着日渐增多的兵饷和官饷。

    特别是官员这方面,每三年一次的科举,进士越来越多,不纳税的田地越发增多,还有那些赐下的官田。

    这种种,都是朝廷的负累。

    也就是这些年,林如海在盐税上有了进展,朝廷才算是喘了口气。

    要不然,这国库早就不堪重负了。

    这都是林如海的功劳!

    周先生提醒到:“咱们功劳是有,可千万不能矜功自伐!”

    林如海点点头,看了周先生一眼,说道:“咱们也不是第一日做官了。这种事情,我不能做。这一次上折子,只请罪,不说别的!”

    也不能说别的,这个时候,官家绝对不可能将他调离!

    再说了,本朝也没有重罚文官的前例,最多也就是流放崖州。

    以林如海的功劳,就算是有罪,官家想来也最多就是罢官。

    等过些年,官家还是要起复林如海的。

    无他,朝廷需要这样的官员。

    周先生还想多说,门外传来了丹朱的声音:“周先生,我们姑娘让我来送些点心。请老爷和周先生吃点心。”

    一般而言,林府都是过午不食的。

    这个不食,就是不吃主食,也就是大厨房不做正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