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章 智商碾压-《明初:翻云覆雨成新学圣人》


    第(2/3)页

    这种万人敌,张一凡想着,用于船战,该是也一个效果。反正这个时代的船战都是跳船战,两船接近时,把万人敌丢到敌船上,就能引发敌船的混乱,未战就能先赢了一半。

    但是,让他想不到的是,染了天的营地,先后冒出来,根本不止一处。

    想着这些,他便不由自主地读了出来。

    但是,朱棣是绝对了解张一凡的,一听他这话,就知道绝对是不错的东西,顿时大喜,连忙问道:“什么礼物,快拿出来看看?”

    朱标一听,稍微犹豫,最终实话实说道:“儿臣本来是想抽空看看的,但是看到这份奏章实在太厚,便没有先看。”

    之所以是炸药包而不是手榴弹,主要也是因为这个时候的火药威力有限,如果做成手榴弹的话,威力估计不够,因此用炸药包,可以用小型投石机,甚至没良心炮来投射。

    至于炸药包,那就很简单了。火药外层加上碎石之类,爆炸杀伤敌人为主。

    这时候,他便有空处理其他不是特别紧急的政务。

    礼物?一听这话,所有人都看向张一凡,表情不一。

    朱棣最是期待,立刻打开图纸一看,发现是一副画,分为上下两半,各一个球,不过略有不同。在边上还有娟秀字体写着说明。

    这都已经到秋季了,所谓秋高马肥。对于他们来说,那是该集结准备打草谷过冬。

    在这些重臣面前秀了儿子秀女婿,朱元璋心中特别高兴。

    就这么的,饯行宴结束,朱元璋亲自送几位国公到午门,太子代表皇帝领文武百官送到城外。

    朱元璋等了下,没有动静,便有些奇怪,睁眼一看,发现朱标确实拿着那份奏章,但是却没有念。

    也是因此,朱元璋对于看到厚厚的奏章,特别是对他一天要处理几百份奏章的人来说,那是有点过敏的。

    忙完了这些事情,朱元璋算是安心了不少。

    “不错,不错,等某攻打吐蕃之时,投上城头,定能立刻打开一个缺口!”

    这种事情,历史上也就朱元璋做出来了。说真的,如果不是实在被恶心到了,真不至于为此打一顿上奏的官员。

    就见他拿出了一张纸,折起来的那种,递给了他身边的朱棣说道:“剿灭倭寇,船战非常关键。这里有两个火器图纸,该是海战中的利器,伱可以试试到底厉害不厉害?”

    “炸药包,爆炸杀伤为主,制法为……”

    言外之意,这是我老朱家的女婿,我老朱疼爱着呢!

    要是随了这些国公去前线,那肯定不能带家眷的。所以,你们就先不要想了。

    因此,当朱棣一读完,朱元璋就马上要求道:“给朕瞧瞧!”

    邓愈听了,那也是急了,不管之前如何,反正徐达已经说了,那他也要抢的。

    还不算真正了解张一凡的各位国公,大都想着,看,还是少年心性,临别记得送礼。

    结果这一打开,他就愣住了。

    一时之间,并没有读出来。

    听到问话,朱标抬头,看向朱元璋,有点苦笑着说道:“父皇,一凡这个不是奏章,而是出书了!”

    赞叹了一番之后,徐达转头看向张一凡,目光炯炯有神,看得张一凡都不敢对视:这是啥眼神,不是应该出现在大姑娘身上才对嘛!

    说完之后,他便把图纸给了那个太监,转给了底下几位国公。

    匆匆而来,又匆匆而走,原本历史上没有的事情,又因张一凡的原因发生,蝴蝶效应开始向更远的地方传递。

    “什么?”朱元璋听了,有点意外。

    朱标听了,伸手接过太监转呈给他的奏章,心中苦笑一下,然后打开。

    于是,他赶紧下令隔离,任何人不得接触有天的营地,直到里面的人死掉或者病愈。

    比如,太子转呈上来的那份奏章。

    “那你来念吧!”朱元璋很理解儿子的想法,便吩咐了一句,然后闭目养神起来。

    邓愈也是舍了老脸,直接说道:“末将即将征讨吐蕃,地形劣势,可否用火器补之?”

    先有火药的发展,然后明末守城需求多,这才有明人发明出了万人敌。要不然,没有需求的情况下去发明,概率更低。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