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老朱的意志也忒不坚定了。 看样子今后老朱不是没有原则,不同意那就是钱没加够呗。 王布犁暗暗想着,他纵然是当了皇帝,可骨子里没见过世面的潜意识也改不了。 待到他们二人都走后,检校才把他们之间的对话记录交给朱元璋。 朱元璋仔细瞧了瞧,对于王布犁这个收取赋税累进制也是极为感兴趣的。 至于胡惟庸说的勋贵土地跟他儿子们的土地,那能并为一谈吗? 况且朱元璋认为自己已经做出极大的改变,没有要求供养所有子孙后代一辈子,只是让自己的子孙在五六代后就能自由择业,避免他们出现活活穷死的局面。 所需土地也就是自己的亲儿子们传承下去的那么一点,也不会变动。 天下那么大,如何还要跟自己的子孙后代收税! 那大明还是咱老朱家的天下吗? “标儿,你觉得王布犁提的这个收取赋税的法子如何?” 朱标接过来仔细瞧了瞧,眉头微挑: “爹,怕是有些难弄,尤其是现在对北元战事还没有取得更好的结果,就贸然的杀鸡取卵,不可取。 即使王布犁所言确实有利于大明的长久未来,但此时不合适。 这小子也知道不合适,所以他才怂恿胡惟庸来提。” “呵呵。”朱元璋站起来溜达了两步: “胡惟庸也不是个蠢货,他岂会主动割自己身上的肉?” “一个一個比猴子还精。” 朱元璋倒是无所谓手底下的人耍心眼。 治理天下确实需要几个心眼实的,但更多的是需要有人出谋划策的。 要全都是蠢货,该头疼的就是朱元璋了。 “等你登基后,再继续推动这件事吧。” 朱元璋拍了拍儿子的肩膀,算是给他一个信念,可是他内心想法是在云南和辽东平定后就搞。 趁着他还活着,刀子还能挥舞着动。 当年为了更快的创立大明选择同江南那批大地主们合作,朱元璋相信这批人被自己给骗了之后,指定不会死心的。 与其让他们等待时机报复咱的大明,不如先一步把他们给噶喽,如此才能把对大明有威胁之事消灭于萌芽当中。 凭什么江南这批人选择跟咱合作,咱就得保证他们的子孙永享富贵啊? 在外拼命的也不是这群人呐,他们只不过是主动奉上钱粮罢了。 要不是为了在立国前收拢人心以及能有个好名声,朱元璋早想让他们知道知道,什么叫做你死了,钱粮也还是我的意思! 王布犁这小子的“毒计”出的,越发的让朱元璋感到满意。 尤其是从江南地主、大商人身上割肉的办法。 朱元璋虽然这样安慰儿子,主要是他觉得自己儿子过于“仁慈”,是干不了这种事的。 更何况他看见那么多次子孙后代不按照他的祖训办事,谁知道亲儿子上位会不会继续推动? 在加上朱元璋也害怕朱标将来活不到继位的那个时候,总得做两手准备,不至过于被动。 “嗯。” 朱标同样觉得王布犁这个政策虽好,避免土地越多的人资本会越来越雄厚,最终吞并其余本来有土地的百姓,导致天下大乱。 但根据实际情况而言,这个狠招还需要往后推迟。 否则在外征战的将士们会怎么想? 自古以来封爵都是要赏赐田地的,如此才能成为人上人,被别人供养起来。 这也是最吸引人建功立业的地方。 自古以来,谁不渴望成为人上人啊? “王布犁这小子也忒坏了,险些坏了咱的计划。” 朱元璋其实是有些担忧,胡惟庸为了表明忠心给他提出这个建议来。 到时候胡惟庸就成为了众矢之的,这小子的命就保住了。 那到时候天下人还有多少能够往他身边去凑的? 丞相制度还能不能废除了? 这不利于大明未来的良好发展。 反正朱元璋在仙境当中看见未来,自己是成功废除了丞相制度,这是他在仙境当中看见大明未来,屈指可数的开心时刻。 故而越发的坚定了废除丞相制度的事情。 因为老朱认为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并不曾设立丞相。 自秦开始设置丞相,二世而亡,汉、唐、宋因之。 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之人皆是小人,专权乱政。 所以在朱元璋眼里,宰相制度是前朝灭亡的极大原因之一,对于前朝的历史借鉴,坚定了老朱废相的决心。 更何况明初中书省权重,随着战事变成局部战争以及政权的逐渐稳固,内部斗争一下就冒尖了。 老朱自己贫民出身,要过饭,当过流浪和尚,跟其余皇帝大不相同。 朱元璋开创一个国家很不容易,时常深感自己的权力不够大,特别是下属功臣势力盘根错节,严重威胁到皇权。 毕竟老朱认为他一副烂牌的人都能当上皇帝,那比他优势还大的人,就没有心思吗? 尤其是朱元璋坐在那个位置上后,心思都变了。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