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顾将之没有反驳的余地。 谁让人家是总指挥呢? 他在思考是不是自己拒绝的过于生硬,让驸马心生不满了? “驸马为何突然对漕运感兴趣了?” 骑着毛驴的顾将之小心的询问一嘴。 “天子下令征集一批懂水利的人才,来京师做买卖的商人跟我说过入口处有落差,在这里要耗费很长的时间,希望朝廷能够处理,太子也交待了一二。” 王布犁轻磕马肚越过前面的小坑:“再加上你也是郭太史的亲传,自是要问问你。” “这样啊。” 顾将之也没再多说什么。 如此想来,眼前这位驸马还是蛮有上进心的。 陛下交待的事情,无论能不能解决,都得亲自去探查一二,从不假手他人。 大殿内。 朱元璋倒是接到了王布犁同钦天监监正去城外勘察地形的消息。 “陛下,云南还没有收复,况且陛下此时正值春秋鼎盛,过早修建陵寝是否过于心急了?” 胡惟庸扒拉的算了一下朝廷如今的收入,南京城皇城的修建也还在延续。 又要动工,而且还是大规模动工。 修建帝王的陵寝当真不是一件能够马虎的事情。 无论是什么都得用最好的。 如今的情况是朝廷没有额外的钱! 明年朝廷还要在西北用兵,最近都在为这件事花钱。 朱元璋虽然也能发再次印发宝钞之类的,可好不容易稳定下来的宝钞价格,怕是会再次下降。 通过王布犁的事情,朱元璋也明白宝钞不能肆无忌惮的印刷。 至于倭国的银矿以及云南的铜矿,都还是没有影的话。 “此事倒是不急,朕只是先让人去挑一挑地方。” 朱元璋对于胡惟庸的劝谏也是接受的,目前而言,大明确实是没有钱。 胡惟庸稍微松了口气,他在处理一些政务上还是有着相当的眼光的。 修建皇陵真是费钱,万历都花了八百万两。 尤其是皇陵不光修,还得花钱维护呢,要不然用不了多久就会破败不堪。 毕竟房子一旦没有人住,就容易损坏的更快。 当然了也有极简风格的,崇祯就没钱修建帝陵,最终同田贵妃葬在一起,听闻出殡都没花几个钱。 “陛下,至于修缮运河的事情,也得继续往后拖延。” 胡惟庸又把京杭大运河的事拿出来说。 前阵子他对于天子说要征招水利人才,解决运河入江口的问题,一直都没有消息。 他真的担忧长久下去,陛下会继续加大筹码。 到时候人才真的寻到了,方案都提上来了,你这个皇帝还能不用? 那可就是自己打自己的脸了。 “先找人,总比到时候有钱再找人顺利的多。” 朱元璋觉得今年干不成,明年也能掏出钱来了。 更何况经过朱标的建议后,挑选水利人才也不是让他们立马去修河,而是去国子监教育学生,如此在官方上把儒家学子分为两派。 胡惟庸也不多说什么,给老朱当丞相,这活还是挺累的。 至少许多事都哄骗不了老朱,自己作主之后,兴许老朱还会查。 所以胡惟庸在政务的处理上一直兢兢业业的。 “爹,咱大明什么时候才能不缺钱呐?” 待到丞相下去休息之后,朱标觉得经营一家子实在是不容易,更不用说天下了,用钱的地方可太多了。 “等着吧。” 朱元璋也想要立即发现银矿,如此才能反哺大明。 到时候他想要干的事就能方便多了。 “陛下,检校已经查明,制造宝钞的工匠们有私藏的手段。” 毛骧得了空连忙前来汇报此事。 朱元璋眉头一挑,下令把宝钞提举司的工匠全都控制起来。 …… 王布犁等人站在河边,老朱虽然使用海运,但是海船也不过几百条,远不如走漕运的船多。 尤其是海运遭遇的损耗大,再加上海禁的政策,老朱对于海运一直不怎么感冒。 隋炀帝修缮运河,下江南除了喜欢享受外,更多的是想要把长江下游的人力物力全都为朝廷所用。 这一片地盘是大隋新征服的土地,自是要加强控制。 况且如今大明整个富庶的地方就是江南,全都在他的控制之下,运河稍加修缮就能辐射四方,对于北方运河段的修缮,并没有那么在意。 这个时候北方已经冷的不成样子,王布犁穿着不厚的衣服,站在河边才感觉到一丝的凉意。 北归的一些商船,停靠在上游,苦力正在搬运货物,活越来越少了,他们也就该歇着了。 “蒙古人对于开凿运河是很卖力气的。” 顾将之也听他的老师傅讲过一些事。 “哦?” 王布犁对于元朝的历史几乎不清楚,只晓得忽必烈这個皇帝,后面的皇帝听都没听过,甚至庙号也不清楚。 “灭宋四年后,忽必烈就下令在山东开凿一段运河,临清那块,使得从北京能直接到达江南。” “嗯,他跟隋炀帝一个想法,更好的控制江南。” 京杭大运河的军事功能是不可或缺的,至少在调兵上还是极为便利的。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