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没错,这是我的房子啊!” “我是方正,你把门打开先。” 屋内顿时响起一阵慌乱的开门声,等到角门开了一条缝,一个十七八岁的少女探出头来。 这女子看起来眉清目秀,只是面有饥色,几可见骨。 她身上的衣服已经是极为贴身,却还是显得空落落的。 “这是哪里的女人,怎么跑到我家来了?” 方正心中纳罕,那少女却抢先道了个万福,只见她弯腰低头,声若蚊蝇: “奴婢秋筠,恭迎老爷回家。” 说完,这个女子便退到一旁,不敢抬头看他。 方正点点头,并没说话。 等到进了正厅,大厅内灯火通明。 黄蓉正靠在雕描金云雀的靠背,椅中云锦织花梨靠坐褥上,手里捧着一本《箐斋读书录》,读的津津有味。 见方正回来,黄蓉收拾书卷,站起身来。 “回来了。” 她语气平和,仿佛是一位妻子,等待归家的丈夫一般。 方正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竟然真的是黄蓉。 “你不是走了吗?” 黄蓉小嘴微微翘起: “怎么,不欢迎我,那我走?” 方正闻言,心中一喜,笑道: “哪有,我高兴还来不及,只是你这人神出鬼没的,上次离开,连声招呼也不打。” 说着,他指着身后的秋筠问道: “这是怎么回事?” 黄蓉的目光落在秋筠身上,解释道: “你说秋筠姐姐?她老家遭了旱灾,赤地千里,跟着父母、弟弟妹妹逃难到京师,我看她可怜,就用一袋小米买了她。” 黄蓉说的极为平淡,可落在方正耳朵里,不啻于平地惊雷。 十七八岁的大姑娘,一袋小米? 这要搁在后世,没个十七八万的彩礼根本拿不下来。 方正转身打量了一下秋筠,发现她虽饿的形销骨立,可仍旧能看出,她不是普通农户家的女孩子。 第一她皮肤白皙,其二是手掌并无厚黄老茧。 从她行立坐卧间,依稀可见大家闺秀的风范。 听到黄蓉的解释,方正这才想起来,从万历年至今,河间府、北直隶一带三年大水、五年大旱,蝗灾地震频发。 黄蓉生气道: “你是没看见,今日早上我去南城外买菜,看到永定河边有官绅设粥棚,赈济灾民。” “朝廷赈灾,这是好事啊。” 黄蓉听到方正的话,更加生气: “什么好事?这群狗官,施粥仅仅半个时辰,我看的清楚,领到粥的连两百个人都没有。” 方正愕然,两百人? 他都不用去看,就知道此刻西城墙外的灾民,绝对不下贰万。 “这是什么当官的?简直就是土匪,比土匪还不如!” 方正默然,他是锦衣卫小旗,从七品的军阶,手下也管着十几个力士、校尉,老百姓眼里,他也算是个官。 “这群狗日的,朝廷赈灾的粮饷,肯定被他们贪污了!”黄蓉边说边骂,她瞅见方正不说话, “方正,你不是锦衣卫吗?去把这群贪官污吏都给抓了,替秋筠姐姐报仇!” 方正摇头苦笑,他是锦衣卫不错,可是锦衣卫拿人,那也得按规矩来。 并不是想抓谁就抓谁。 更不用说,为了这事,他还吃了瓜落。 朝廷跟江湖一样,不是打打杀杀,那是人情世故。 秋筠一眼就认出,方正是今天早上那个仗义执言,殴打五城兵马司的那个锦衣卫。 她就是那个率先喊出救救孩子的女人。 第(2/3)页